每日一典故
以廉為寶
春秋時,宋國司城子罕清正廉潔,受人愛戴。有人得到一塊寶玉,請人鑒定后拿去獻給子罕,子罕拒不接受,說:“您以寶石為寶,而我以不貪為寶。如果我接受了您的玉,那我們倆就都失去了自己的寶物。倒不如我們各有其寶呢?”

何為寶?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。有的人以金玉為寶,利令智昏,貪得無厭;有的人以酒色為寶,紙醉金迷,不可自拔;有的人以真善為寶,光明磊落,坦坦蕩蕩。以何為寶是一個人世界觀、價值觀和人生觀的直接體現(xiàn),決定了一個人走什么樣的人生道路。
奢靡之始,危亡之漸。以廉為寶,永不過時。新時期的黨員干部,要時刻牢記以不貪為寶,以廉潔為寶,自覺強化“倡廉”意識,增強“知廉”能力,提升“守廉”信念,營造以廉為榮的社會風(fēng)尚,樹立清正廉潔的良好形象。
每日一警句
樹若正直,能參天成偉材;
人若正直,可明理識大局。